“所謂‘耐心資本’并非簡單押注某個方向后放任不管,也不是頻繁追逐熱點,而是要甄別不同技術的持續(xù)性和影響力。”
“相比新消費,我們更傾向于投資品牌周期長、穩(wěn)定性強的傳統(tǒng)消費品牌。我們認為品牌力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延伸,隨著中國經濟增長,本土傳統(tǒng)品牌的價值將長期提升。”
“就畢盛投資的4Alpha框架而言,去年已進行前瞻性調整,減持防御型資產、增持成長型資產;展望未來,預計將維持當前配置結構:超半數配置成長型Alpha,其余為價值和周期型Alpha。”
“我們建議投資者在當前時點保持耐心,適當克服從眾心理,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布局。從長期來看,這種策略有望帶來符合預期的投資回報。”
以上是畢盛投資首席投資官王康寧在好買TV“穿越迷霧•變局中破局,波動中主動”系列直播中發(fā)表的精彩觀點。
今年以來,資本市場涌現出大量的結構性機會,DeepSeek引領的AI浪潮席卷全球,新消費勢力異軍突起,港股市場的表現尤為強勢。這樣的市場環(huán)境非常有利于主觀選股型投資者。
在好買TV穿越迷霧系列畢盛投資專場直播中,畢盛投資首席投資官王康寧帶來了深度解析:如何在AI熱潮中甄別真金,在新消費浪潮中把握本質,在港股波動中堅守價值。
以下內容整理自直播實錄:
逆短期市場空間的泡沫,守技術本質帶來的機會
主持人:在去年的直播里,您分享過新質生產力衍生到AI浪潮在港股上的投資機會。今年DeepSeek等技術突破及開源趨勢,對AI技術發(fā)展、普及和落地會有什么樣的影響?
王康寧:人工智能本質上仍屬于信息技術范疇,其核心在于通過對數據世界的分析來得出結論,因此其本質是一種數據科技。從信息產業(yè)的發(fā)展規(guī)律來看,技術演進需要先經歷技術創(chuàng)新期,再通過標準競爭形成統(tǒng)一框架,最終推動應用繁榮。
值得注意的是,GPT-4之后,單純依靠擴大模型規(guī)模和數據量的邊際效益正在遞減。中美兩國發(fā)展路徑呈現差異:美國繼續(xù)追求更大規(guī)模的模型突破,而中國更注重在模型達到可用閾值后(90-95%)的快速落地應用,特別是在傳統(tǒng)技術未覆蓋的領域。這種差異化發(fā)展路徑反映了各自的技術戰(zhàn)略和市場特征,中國更強調技術普惠和商業(yè)化應用。
主持人:在AI普及到落地的浪潮中,市場空間極具想象力。請問您更關注上游基礎設施(如電力、數據中心)、中游核心器件(如AI芯片),還是下游應用場景的投資機會?
王康寧:我更傾向于下游應用領域。雖然目前市場熱點并不在下游,這主要是因為當前AI技術的準確率尚未達到大規(guī)模商用的標準。
但我們觀察到兩個積極信號:1)模型性能在持續(xù)提升,準確率改善的趨勢非常明確;2)市場已經出現將復雜任務拆解為標準化子任務的應用模式,通過模塊化處理充分發(fā)揮AI的運算優(yōu)勢。這類應用正在多個領域快速滲透,雖然目前尚未出現現象級產品,但根據我們的判斷,突破性應用的出現已為時不遠。
主持人:基于畢盛的4Alpha框架,您如何判斷當前資訊科技行業(yè)的Alpha機會?
王康寧:資訊科技在4Alpha框架中屬于成長型Alpha,核心驅動力是技術迭代,尤其是AI帶來的革命性變革,我們認為這可能是第四次甚至第五次工業(yè)革命級別的技術突破。對于這類技術的投資,必須采取長期視角。
所謂“耐心資本”并非簡單押注某個方向后放任不管,也不是頻繁追逐熱點,而是要甄別不同技術的持續(xù)性和影響力。AI的突破在于整合人類千年知識并實現智能處理,其影響將深遠改變生活方式、生產制造、商業(yè)形態(tài)乃至整個社會結構。
雖然當前技術演進路徑仍存在不確定性,但技術發(fā)展方向是確定的。我們的投資策略是重點布局那些最有可能保持行業(yè)領先地位、并有效實現新技術商業(yè)化的頭部企業(yè)。這就是我們對資訊科技行業(yè)Alpha機會的基本判斷和投資思路。
逆新消費流量泡沫,守資產重估韌性
主持人:下一個問題聚焦港股熱門主題——新消費。今年的"新消費"概念已從國潮彩妝、網紅奶茶,擴展到盲盒玩偶、黃金飾品等領域。您如何看待這一現象的形成?
王康寧:首先我本人更關注傳統(tǒng)消費領域。新消費本質上反映了新一代消費者的理念變化——他們成長于經濟高速發(fā)展期,對本土品牌的認同感更強,更追求個性化與情緒價值。這與我們這一代消費者存在明顯代際差異。
但新消費的特點在于爆發(fā)力強、迭代快。國際經驗表明,這類消費品牌往往生命周期較短,特別是在時尚領域。因此我們更傾向于投資品牌周期長、穩(wěn)定性強的傳統(tǒng)消費品牌。我們認為品牌力是國家經濟實力的延伸,隨著中國經濟增長,本土傳統(tǒng)品牌的價值將長期提升。
主持人:傳統(tǒng)消費的增長與新消費的想象空間對比,這2種增長在您看來,最大的不同是什么?怎么評估這兩類資產呢?
王康寧:從成長空間看,新消費確實更具想象力,特別是在娛樂、科技消費等新興領域。但很多新消費模式存在時尚屬性強、持續(xù)性弱的特點,就像餐飲行業(yè)的流行菜系更迭。
至于投資時點,對于時尚屬性強的新消費,我們的經驗是其熱度消退后很難再現輝煌。除非估值出現極大吸引力,否則我們會保持審慎態(tài)度。真正值得長期布局的,是那些能建立持續(xù)品牌價值的企業(yè)。
逆港股波動恐慌,守中國價值內核
主持人:今年以來隨著關稅政策的提出和反復調整,給資本市場帶來了巨大的情緒沖擊。從港股主要指數來看,盡管漲幅是比較靠前的,但波動很大。港股市場此次的反應和過去相比,是否有不同?
王康寧:本次港股市場表現呈現出顯著不同的特征,其韌性明顯增強。以往類似利空事件往往導致市場長期低迷,但此次調整僅持續(xù)一兩天便快速反彈。
主要原因有三:1)應對準備充分:各方對潛在風險早有預判,通過產業(yè)鏈優(yōu)化和貿易路徑多元化等措施,有效提升了風險抵御能力;2)政策突發(fā)性:美方在獨立日推出的關稅政策超出市場預期,其非理性特征引發(fā)對政策可預見性的擔憂;3)比較優(yōu)勢凸顯:在市場不確定性加大的環(huán)境下,中國政策的一致性和可預期性反而提升了資產吸引力。這種此消彼長的市場認知變化,是港股快速企穩(wěn)回升的關鍵因素。
主持人:近年來,海外機構投資人對于港股市場的配置是否有變化?港股的估值邏輯是否有變化?
王康寧:從我們接觸的海外長期機構投資者來看,對中國市場的關注度確實在明顯提升。這主要源于兩方面因素:一是美國政策不確定性推動了資金再配置需求;二是需要為撤出資金尋找新的配置方向。但目前來看,大部分資金仍處于回流本土市場的階段,真正進入中國市場的還不多,需要1-2個季度數據確認經濟企穩(wěn)。
港股市場結構正發(fā)生重要變化:南下資金持續(xù)流入使投資者結構更加多元化,改善了以往海外投資者主導造成的定價偏差,市場活躍度明顯提升。
我們始終保持穩(wěn)定的估值體系,但在操作層面會適當考慮市場參與者變化。就畢盛投資的4Alpha框架而言,去年已進行前瞻性調整,減持防御型資產、增持成長型資產;展望未來,預計將維持當前配置結構:超半數配置成長型Alpha,其余為價值和周期型Alpha。這一策略基于對中國經濟平穩(wěn)運行的判斷,以及逆向投資理念的堅持。
主持人:逆向投資在業(yè)績短期跑輸市場時,如何反思和歸因?投資人應該如何應對這段時期?
王康寧:在任何階段都應保持復盤的習慣,并非僅因短期跑輸市場才需要反思。面對逆風期,關鍵在于區(qū)分短期市場波動與策略有效性,并通過持續(xù)復盤優(yōu)化決策流程。
在當前市場情緒持續(xù)低迷,整體風險偏好處于較低水平。若投資者確實風險承受能力有限,轉向安全資產是合理選擇。但當前可能并非最佳時機,投資本質具有反周期特性,在市場普遍規(guī)避風險時,適度承擔風險反而可能獲得更好回報。
就港股市場而言,目前存在大量估值顯著低于內在價值的優(yōu)質標的,我們建議投資者在當前時點保持耐心,適當克服從眾心理,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進行布局。從長期來看,這種策略有望帶來符合預期的投資回報。
風險提示:投資有風險,決策須謹慎。文中觀點不代表平臺投資意見,內容僅供參考并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。未經好買財富授權許可,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、引用本文內容和觀點,包括不得制作鏡像及提供指向鏈接,好買財富就此保留一切法律權利。